hTel.png0591- 62760999

年末蟹农繁养分离稻虾种养模式的优势及实践

栏目: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:2021-01-20 浏览量: 3177

引言

随着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规模扩大,小龙虾长期养繁一体出现了产量不稳、规格小、种质退化等问题,为此笔者提出了繁养分离的模式,在此模式下育苗的区域专业育苗,养成虾的区域只养成虾,可提升虾苗种质,实现成虾精准养殖,促进稻虾协同管理。

稻渔综合种养在水产品保供给和水产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、助力脱贫攻坚、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《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(2020)》显示,稻小龙虾种养面积、水产品产量分别为1658.15万亩、177.25万吨,分别占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总量的47.70%和60.84%,是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规模最大的模式。随着小龙虾养殖规模扩大,养殖业竞争加剧,虾苗市场饱和,效益将逐步减少,成虾规格、品质带来的市场价格差距将继续拉大“养繁一体”模式产量不稳、规格小、种质退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。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实行小龙虾“繁养分离”是破解稻小龙虾综合种养上述困境的有效模式,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养繁一体模式,特点是繁养区域分开,育苗的区域专业育苗,养成虾的区域只养成虾,可提升虾苗种质,实现成虾精准养殖,促进稻虾协同管理。这一模式在安徽巢湖、安徽芜湖、湖北潜江、湖南南县、江苏盱眙等地已逐步开展,将成为稻小龙虾综合种养发展新趋势。小龙虾繁养分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优势明显、效果显著。

一、为育种奠定条件,提升小龙虾种质

目前,稻小龙虾综合种养模式小龙虾的苗种来源主要依靠自繁自育,缺少选育繁育的优质虾苗。新开种养田块仅在第一年引进苗种,且苗种多为老口种养田块自繁自育的苗种,然后继续逐年自繁自育。长期的养繁一体、捕大留小的苗种供给方式,忽视亲本留种及良种选育,造成小龙虾种质向小型化负向选择,且易造成近交衰退。小龙虾普遍存在“三代同堂”现象,近亲繁殖的概率极大,因此导致种质严重退化,个体小型化、头大尾小出肉率降低、生长缓慢及抗病力低下等问题日渐凸显,产量也越来越低,阻碍了稻虾产业持续快速发展。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小龙虾繁养分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打破了养繁一体的苗种供给方式,首先通过大规格优质亲虾留种破解了“捕大留小”种质负选择的技术瓶颈。二是减少亲虾捕捞,可保持亲本小龙虾有效群体大小,也有效降低近亲繁殖的概率,避免近交衰退。三是专门化区域育苗,为开展小龙虾良种选育,提升种质,奠定了繁育基础和条件。

二、保障优质小龙虾苗种供给,实现精准养殖

目前,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苗种供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:一是亲本虾在水稻收割前放养易出现死亡现象;二是早春气温较低,导致肥水难度大,苗种不易捕捞,且难以一次性完成苗种放养,同时小龙虾生长也较缓慢;三是苗种出苗时间主要由气候条件决定,导致商品虾集中上市,小龙虾市场价格偏低;四是稻虾种养发展速度降低,养繁一体池塘的虾苗出售量减少,造成虾苗密度过高。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繁养分离可解决目前稻虾综合种养中的苗种问题,保障优良苗种的供应。首先是目前小龙虾规模化繁育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可以进行全面推广,这为养繁分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二是繁养分离可以确保小龙虾苗种合理养殖密度,避免综合种养塘口小龙虾的群体数量和重量难以估测,使养殖户能够对虾的养殖密度进行有效控制,实现精准投喂,加快长势,保障规格、夺取价格高位,达到经济效益,繁养分离模式也可大大节约饲料等投入品的使用,减轻了生态压力,降低了病害死亡,保障并促进了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。三是繁养分离为调控小龙虾繁育周期奠定基础,可以实现错峰供应苗种,不仅能够培养大规格小龙虾苗种,也提升了苗种规格的整齐度。

三、促进稻虾协同管理,强化稳粮目标

稻渔综合种养是当前我国生态循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之一,但近年来也受到一定的质疑,因此,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同时,必需固守“不与人争粮,不与粮争地”的基本原则,坚持“稳粮增效、以渔促稻、质量安全、生态环保”的发展目标,防止“稻渔、稻水、渔土”矛盾。繁养分离模式在缓解“不与粮争地”矛盾方面有着以下几个优势。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一是繁养分离成虾养殖区可有效减少沟坑工程面积。水产行业标准《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通则》(SCT1135-2017)中稻田工程沟坑占比是解决稻渔矛盾的重要技术参数,标准提出沟坑占比不超过10%,可达到水稻稳产的目标,在繁养分离模式中秋冬季不是全田上水,仅20%~30%的育苗田块上水,其他70%~80%的成虾养殖田块不需要上水,也不需要挖环沟,因此,繁养分离模式极大降低了占用稻田的沟坑面积,同时还能大大减轻劳动者的负担,而且方便管理、节约成本。

二是繁养分离成虾养殖区可以延长水稻生长期。传统养繁一体模式要求每年五月清塘种稻,选择生长周期短的早熟稻品种,9月下旬收割,确保小龙虾苗种繁育。繁养分离模式的成虾养殖田块不受小龙虾苗种繁育时间的限制,可选择生长期长的水稻品种,大大延长水稻生长期,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。
三是繁养分离成虾养殖区可以留足烤田时间。烤田是保障水稻土壤健康的重要措施,也是减少小龙虾病害的重要措施,由于小龙虾苗种培育田淹水时间长,烤田时间不足,给稻田土壤健康和水产品健康带来隐患,繁养分离模式可使成虾养殖田块留足烤田时间,然后通过不同年份育苗田块和成虾养殖田块轮转的方式,所有综合种养稻田均可得到有效烤田时间,有效改善综合种养稻田长期水淹的局面。

四、模式效益实例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(一)安徽巢湖2080模式

具有环境友好、生态渔业和效益可观等特点的巢湖市2080稻虾综合种养模式,在众多小龙虾养殖模式中大放光彩。安徽巢湖市稻虾综合种养2080模式是繁养分离的一种稻虾共作模式,该模式的特点是育苗与养成虾分离,但分离中又有自育,核心是育早苗,优势在于延长成虾田龙虾生长时间,增加产量,提高龙虾质量,结果达到效益提高。巢湖市2080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重点在于时间等方面的调整,9月份就可完全育出批量早苗,

9月孵化出来的苗,在11月至来年的3月份分批投放到成虾田中,能够使龙虾提前上市,销售价格提高50%左右,出售的虾苗价可达到30元/斤~35元/斤,成虾价最高45元/斤,获得较大的养殖效益。成虾田可以在7月中旬后插秧,延长了生长期,在8月份后成虾田可再投放一季虾苗,生产一季成虾,事实上与精养塘的产量相当。此外,巢湖2080模式不仅有利于培育早期虾苗,延长成虾养殖时间,还逐步做到了全年销售成虾,同时又保证了水稻的正常产量。

(二)安徽芜湖115模式

芜湖盛典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是一家合作经济组织、家庭农场型的稻虾综合种养养殖示范单位,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达5000多亩,每年的养殖效益可达千万元。由于过去的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围沟全田养殖模式,属于粗放管理、广种薄收,虾的品质逐年下降,养殖效益也随之降低。近年来芜湖盛典也实行了繁养分离,繁、养池面积比是1:15,1亩的苗池可供应15亩的养殖池。通过该方法投入育苗成本低,苗塘收益高,投放的种虾后期亲本回捕率一般能够达到75%~82%,通过中间差价,基本实现了种虾成本的回收。这一模式不仅满足了自身的养殖生产需要,每年还可向外出售100吨左右的虾苗,达到了高养殖效益、低养殖风险的目的。同时随着这一模式的发展与推广将更有利于虾苗价格的降低,促进养殖者选购优质虾苗,提高虾苗成活率,降低养殖中的病害风险。

(三)大棚育苗模式

为了改善小龙虾的生长环境,加快虾苗生长速率,提高小龙虾的养殖效益,小龙虾养殖单位通过搭建塑料大棚,开展了大棚繁育模式,也可实现连年增产丰收。一是通过大棚的保温作用可提高池塘水温,营造一个适合小龙虾繁育的良好生态环境,不仅能有效解决因气温低导致肥水难的问题,还能加快苗种的生长,相比于自然条件下繁育的苗种还可提前40天左右出池。通常情况,长江流域的出苗时间为3月中下旬,而大棚繁育技术在2月左右就可出虾苗,使得放苗时间得到提前,商品虾也可提前20天左右出售,经济效益相当可观。二是该模式保证了优良虾苗的供给,大棚繁育技术可以使一亩虾苗产量达到600斤~1000斤左右,每亩虾苗的产量比自然繁育的虾苗量增长近一倍,据相关实验表明大棚繁育技术的虾苗产量相对比较稳定。

五、总结与展望

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

综上所述,小龙虾繁养分离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在提升小龙虾种质、稳定小龙虾苗种供给、实现精准养殖、节约投入品、提高稻渔产品品质、促进稻虾协同管理,强化稳粮目标等方面均较养繁一体的传统养殖模式优势明显,繁养分离模式将推动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,这一阶段将不再以面积规模的快速扩张为特征,而是以追求质量效益、粮食产量稳定及农民增收增效兼顾的平稳发展为重点。养大虾、养好虾的时代已经到来,小龙虾繁养分离将成为稻虾综合种养发展新趋势。